您好,歡迎來到重慶城鄉網! |
發布時間: | 2020/12/9 11:09:28 | 人氣: | 3684 |
day1:重慶--龔灘古鎮--冉家院子(古鎮里)
day2:龔灘古鎮--疊石花谷--重慶全程:750公里左右花費:人均400龔灘古鎮,位于烏江與阿蓬江交匯處。這里依江而建,江水碧綠,宛如翡翠。隔江與貴州銅仁相鄰,地處黔渝分界線。這里是著名的烏江畫廊起點。古鎮始建于蜀漢,興與唐初,歷史可追溯到1800年前。它作為重慶第一歷史古鎮,擁有崇高的地位。而且這里遠離城區,可謂是最后的凈土。人們來到這里,除了感受烏江之美,更能體會古鎮之韻。當年吳冠中先生以龔灘古鎮為原型畫出“老街”佳作,更有“這里是唐街,這里是宋城,這里是爺爺奶奶的家”佳句留世。讓人們對龔灘古鎮的向往愈濃,這里究竟是怎樣一番世外桃源呢?
我不止一次來到龔灘古鎮,每一次來總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感受。當然說到古鎮,免不了說一些古色古韻。龔灘古鎮之所以能保持自己獨有的風韻,我覺得歸功于這里的古鎮定位。當然我不敢去揣摩這里的人是否拒絕更新,但至少從12年第一次來到古鎮,到今年已經是第8個年頭,這來來往往過程中,龔灘古鎮一直保留著“古”這個元素。而這樣的韻調,不僅僅是建筑外形所傳遞。更多的是來自古鎮內在之節奏。這種從內而外擴散的味道,才是“古”字的真諦。
這次到龔灘古鎮,是應著古鎮民謠節而來。民謠和古鎮的結合絕對是天作之合。民謠大多數節奏簡單,節拍輕快,這符合古鎮的基調。更重要的是大多數民謠歌曲,歌詞都是一篇優美的故事,與其說是演唱,不如說是一段陳述分享,這也是古鎮給游客所帶來的最直觀的感受。也許這里的石板路走起來沒有城市里平坦大道那么順暢,但每一步都有故事的底蘊。也許古鎮里的道路還不夠寬敞,拎著行李更是笨重,比不上城市里交通發達,但每一朵綻放在屋檐的花朵都釋放著生命的力量!古鎮,莫過如此!
據悉,此次龔灘古鎮民謠節,從5月22日到6月30日,為期一個半月。這個時間段中,每個周末古鎮里都會有民謠歌手駐唱。他們分布在不同的地方,也許在古橋邊,也許在小鋪中,也許在大樹下。你可以尋聲覓人,還沒有看見其人,早已聽見那悅耳的歌聲,這樣的配置會讓人感到稀奇。而節奏和韻味的搭配更會讓游客重新去認識古鎮獨有的魅力!
一曲陳粒的“奇妙能力歌”,讓我們動彈不得。這干凈的聲音,從樹蔭傳來。我們慢慢靠近,歌手輕吟。我們甚至放緩了呼吸,生怕一絲雜音打亂這節奏。我們閉眼聆聽,這道聲音仿若清泉沁心,又有醍醐灌頂之力。也許這就是民謠的魅力。
也許我們見不著唐街,遇不到宋城,但我只想待在爺爺奶奶的家,好好回憶那些過往的歲月。也許年齡終究會無情的提示著衰老的來臨,但誰能扼殺那顆倔強的年輕的心呢?遠道而來的我,也許只想在聽一聽清晨里,背著背簍叫賣的聲音;只想看一看晨霧中,獨坐江邊垂釣者的身影;只想迎一迎夜雨之后,穿過云層的第一道晨光。簡單到像小時候那樣一步一跳,在古鎮長街留下身影!我用歌曲詠誦,我在古鎮懷情。用民謠遇見古鎮,再好不過!
在龔灘古鎮里,有一處建筑名喚“冉家院子”,據悉這個院子始建于清乾隆年間,距今約300年了。冉姓在龔灘這里是一個大姓,而且地位顯赫,位極土司。可以說是當地的名門望族。早年盛傳一句民謠:“上街莫打冉,打冉上不得坎;下街莫打羅,打羅下不得河。”意思就是在龔灘這里,你不要去招惹冉,羅兩姓的人,否則會惹上麻煩!這其中冉姓,就是出自這里的冉家院子,可見其家族勢力之雄厚!
如今風云已過,國泰民安。制度的改變,也讓冉家趨近于平凡。雖然曾經叱咤風云的冉家在龔灘這片土地上留下太多故事,如今也逐漸散去,只剩下了這個老宅成為了歷史見證者,也成為了龔灘古鎮上最重要的景點之一。冉家院子位于老街中段,地段可以看出其重要性。此院子占地約150平方米,面積雖然不大,但里面的東西卻十分豐富。我曾經寫過一篇天地君親師位,也是在這個院子中。今天我要分享的冷知識也同樣發生在這里。
在院子房間里,擺放著一張桌子。隨意一看,這張桌子的外表和普通的木桌沒有什么兩樣。但仔細一看,就能發現許多不尋常的地方。這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這張桌子從中間被切開,是兩個半桌合在一起的。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?是為了節省空間,在不用的時候容易擺放?還是說主人因為某事一氣之下劈成兩半,進而告誡后人要如何這般呢?帶著這些疑問,我們詢問了帶隊的講解員,而得到的答案竟然讓人不禁感嘆出乎意料!
原來這張桌子會是兩半,主要原因和家里的男主人有關。據悉,以前龔灘這里,男人們經常會出門做事,留下女人守家看孩子。但獨居女人總有那么一些不方便。如果有好友或者是外來客到訪,女人又不能主動的下達逐客令,這樣特別沒禮貌。但如果留下這些客人,難免會有些不方便和閑言閑語。那么怎么辦呢?這里就用上了這張桌子?梢赃@么說,桌子的分與合就隱晦的傳遞出這家人到底是否合適接待客人。這樣做的好處是,既能傳遞出是否接客的含義,又能不失體面,更符合當時女性的性格特征。這張被分成兩半的桌子就是這個用處。
現在大家是否已經明白了這張木桌的作用了呢?其實當我聽到講解員闡述之后,除了感嘆此方法的精妙,也折服于古人的智慧。雖然那個時候的科技比不上現在,但人們的精明卻無法被掩蓋。而且因為當時社會層面的規矩不同,所以因時制宜的制造出不少符合當時環境的“先進”工具。人類在進步,卻不時的回頭看看過去,總會得到不一樣的啟迪!
在去年9月份之前,大家談及酉陽,第一印象多半是桃花源。作為整個酉陽唯一的5A景區,桃花源的名氣不言而喻。而去年9月之后,有一個新景區出現在我們的視野,那就是疊石花谷。
疊石花谷,承建在巫儺文化的基礎上。巫儺是一種古老的原始文化,雖然現代人看起來不太容易明白,但必須承認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巫儺文化重要的表現形式就是儺舞,是一種祭神跳鬼,驅瘟避疫,祈求安康祥瑞的舞蹈。簡單的說和古時跳大神是一個道理。這種古老的表達形式,與當下社會的發展確實有些脫節,導致很多人無法接受。介于此,景區大膽的用巫儺文化結合當代舞蹈,跳出一種新風尚。此舉雖然不夠傳統,但至少激起更多的人去了解巫儺!
因為景區的基調是巫儺文化,所以你在景區內隨處可見帶著巫儺元素的建筑。比如疊石祭壇、二十四戲神、疊石天坑等15個景點,都是帶著濃厚的巫儺文化。這些雕塑看起來外型特別,而且氣勢兇猛,符合古時人類祭天祭神的要求。而且在這些雕塑上面,還還原了許多古代原始時期的符號標志。這樣大大提升了還原度,讓游客們能最真切的設身處地的感受到巫儺文化的神秘和博大精深!
不僅如此,除了打造個性的巫儺文化外,作為以花為名的景區,鮮花元素自然是不可少的。去年9月,我第一次來到這里,就被這里的粉黛亂子草所震撼。成片的粉紅海洋,讓人一下子就沉醉其中,無法自拔。然而當時就有人發出疑問,粉黛亂子草的成活周期很短,一個月后全部凋零,那么景區又是怎樣的景象呢?如今我們再次來到這里,所看到的依然是百花齊放。原來景區根據花朵不同的周期,做出了不同的規劃。每個季節不同,都有相應的不同的花朵作為主打。而當下這個時段正是馬鞭草活躍的時段,所以景區迎合著紫色魅力主題來恭迎大家到來!
除了賞花觀景,是不是過于單調,如果還有一些互動性的游戲豈不完美?這當然是沒問題。景區在疫情封閉期間也著力思考升級改造。如今的疊石花谷和我第一次來的時候增加了不少互動元素。比如滑索,鐵索橋等都是不錯的互動游戲。但這其中我個人最欣賞的仍然是石頭藝術。一塊官運石,讓許多游客爭先恐后鉚足了勁去推,寄希望給自己帶來好運。還有一些石頭上挖出一些人物造型,可供游客按型嵌入,對號入座。這考驗的是你的柔韌,以及臨場的綜藝感,且互動性很強!
說完娛樂性,最后還要給大家提一下疊石花谷的特殊性。據悉景區這片地方的地質十分稀罕,2017年在此發現了面積不低于2平方公里,距今約5億年的寒武紀疊層石化石,堪稱中國南方之最。所謂疊層石,是單細胞生物藍藻生命活動過程中,將海水中物質粘結沉淀而形成的一種化石,而“石中花”是單細胞生物藍藻的生命路徑和軌跡。藍藻具有趨光性,喜愛追逐陽光活動,陽光充足時生長較快,相反則較慢,這樣長此以往的生命路徑導致層石“花紋”橫切面多是圓形,縱切面是圓柱形。根據研究,疊層石生長受環境制約,多發現于熱帶或亞熱帶地區,附近風力小,海浪小,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藍藻的“痕跡”保留在疊層石上。這些痕跡是地球成長的痕跡,是非常寶貴的自然文化遺產!
夏日已至,大家是否已經開始計劃出門計劃了呢?疊石花谷賞花觀景,還能看到真正化石,你心動了嗎?此次的酉陽速游也告一段落,期待下次出行!
還沒有對此評論! |
電話: |
電話: |
電話: |
電話: |
電話: |
電話: |
電話: |
電話: |
電話: |
電話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