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二次會議上,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政府關于《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對〈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》實施情況的報告〉的審議意見》研究處理情況的報告中了解到,我市通過大力推廣農業生產信息化技術,推進實施“互聯網+現代農業”計劃,截至目前,已培育發展農村電商平臺230家、農村電商市場主體2.5萬余戶,電子交易額達到240億元。
報告稱,為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,助推特色產業發展,我市積極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信息管理、農作物有害生物信息監測和畜禽水產智能化養殖。如,巫溪、城口、石柱等10個區縣建立了馬鈴薯晚疫病監測信息系統,預警監測面積100萬畝,增加經濟收入近3億元,薯農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;長壽、江津、忠縣等11個區縣建立柑橘傳感灌溉信息系統,推廣運用面積144.7萬畝,每畝平均增產209公斤。
計劃到2020年,全市農業信息化綜合水平力爭達到60%,農業規模化種養基地生產智能化水平達到30%,農業龍頭企業到達60%,設施農業物聯網示范應用覆蓋面達到50%以上。
另外,重慶日報記者還了解到,我市在推廣生態循環農業關鍵技術方面,開展了生態農業創新試點,發展種養結合生態循環農業。大力推廣“稻魚同田”“魚菜共生”生態種養型,“畜禽—沼液—蔬菜(經果)”生態復合型,“秸稈—飼料—畜禽—經果”生態結合型綜合配套技術。
據了解,今年我市推廣魚菜共生8萬畝、稻魚同田10萬畝、低碳循環流水養殖20萬畝。同時,還啟動了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和畜牧養殖綠色示范區建設,計劃到2020年全市新建生態示范區縣10個、生態示范鄉鎮100個、生態示范村1000個